计量溯源结果确认的校准记录计量溯源结果确认过程记录应证明每台检测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需要时,留下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 1.设备的记录识别,包括软件和固件版本; 2.制造商名称、校准型号、留下序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3.仪器设备的记录计量要求; 4.校准/检定证书和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 5.校准/检定结果的溯源性的证据; 6.设备校准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7.相关的环境条件和必要的修正说明; 8.使用限制; 9.维护的详细情况,如调整、校准维修和修改; 10.对信息记录正确性负责的留下人员标识; 11.执行计量确认的人员标识; 12.调整、修改或维修后的记录校准/检定结果; 13.必要时,调整、校准修改或维修前的留下校准结果; 14.计量溯源确认结果; 15.完成计量溯源确认日期。 计量溯源确认结果的记录处置一、检测实验室要对计量溯源结果确认合格的校准仪器设备加贴计量确认合格标识。对于影响其性能的留下调整装置进行封印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记录改变。 二、检测实验室设备调整或维修前,计量溯源结果确认不合格的设备,实验室应对不合格原因进行 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1.对不合格造成的影响后果进行评价,并对以往的测量结果或受影响的产品作追溯处理; 2.同类测量设备存在批量差异时,应对计量溯源结果的确认间隔进行评审; 3.对校准结果不符合高精度检测要求或关键量值不满足检测要求的设备,可降级使用(精度要求 较低的)或限制范围使用。 声明:本文所用文字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